張詠捷的攝影路



 如果不是因為攝影,至今,張詠捷可能仍安居在她心愛,卻不自知的小島上,繼續幫忙 看顧家裡的沖印店生意;如果不是因為攝影,張詠捷不會離開家鄉;如果不是因為離開家 鄉,張詠捷不會明白自己對家鄉和土地的那份情感是多深厚,也才真正體會到,人不只是 從母親的子宮生出,更是從土地的懷抱滋長、孕育而成。雖然家鄉只是東北季風吹拂下的 一片貧瘠土壤,卻是她豐沛創作力的原點。

 對家鄉澎湖的深厚情感是從小累積而來,也彷彿是與生俱來。高中畢業那年,幾乎所有 的同學、朋友不約而同都飛離到外地求學或求職,她卻選擇了留在小島上。她喜歡回山水 老家,聽阿公講述五十年前划著小舢舨強渡黑水溝的往事;喜歡看漁夫早上從海邊捕魚回 來時候的神情;喜歡和老人家聊天;喜歡頂著風,走過家鄉的每一個角落,沒有目的,只 是走著、看著孩子在海風追逐下的漁村巷弄之中奔跑笑鬧;看蒙面女郎埋首播種、補魚網、 曬麵線;看強風下,依然挺立的龍舌蘭……

 也許是因緣際會,也許是冥冥中的安排,在沖印店中,年少的張詠捷有機會見識到一些 攝影前輩的作品,因而觸動了那憂鬱敏感的心靈。1985年起,相機與簡陋的暗房開始成為 張詠捷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。

 對張詠捷來說,攝影就是生活。十年來,在都市與小島之間來來去去,相機伴隨她的腳 步踩過家鄉的每個小島、每個村落:案山的漁火、赤崁揪章魚的夜晚,以及姑婆嶼採紫菜 的鑼鼓喧天;媽祖廟前悠閒彈唱琵琶調的連溪公、東衛揉捏雞母狗仔的阿婆、雙頭掛打著 哈欠的阿俊,以及賣貝殼的小女孩……強勁東北季風下的這些人與生活,甚至同樣生養在 這片土地上的貓狗牛羊高麗菜,都在張詠捷的眼底、心裡、快門下,留駐了鮮明的印記。 從獨自摸索、憑直覺按快門,到真正意識到攝影與其生命的緊密連結,用影像記錄家鄉 就成了張詠捷心中最強烈的願望;貧脊的澎湖島成了她遠在他鄉生活、工作的內在精神支 柱。

 但是,努力的步伐似乎追不上家鄉急遽變化的速度:蜂湧而來的觀光客和摩托車隊呼嘯 過原本寧靜的市街、百年古厝淪為透天公寓的地基、老古牆上的花磚和門前石磨被偷去高 價買賣,進士第的花窗也不見了,片片掉落的紅瓦碎裂在歷史的灰塵裡……熟知地方掌故 、深諳風俗民情的老人家正日漸凋零,張詠捷既無奈又心急,只好在工作之餘,更加勤奮 地飛奔在都市與海島之間。

 十年來,家鄉歷經了韋恩颱風無情的摧殘,遭受商業化、觀光客紛雜腳步的踐踏,記憶 中的家鄉扭曲變形;村子裡,頹圮的四合院前,再也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,只剩下孤獨的 阿公、阿嬤,以及眼光追逐著觀光客、盼望快快長大,追隨觀光客而去的孩子……幾百年 來,老漁夫與天搏鬥、與海共存的打拼奮鬥早已消失在港邊破落的漁船中。

 在來來去去之間,張詠捷透過鏡頭,透過最真實的影像,將僅存在老人家身上那種敬天 奉神、雙手打拼的精神面貌記錄下來;希望出生在這小島上的每一個子孫,尤其是和她一 樣離開家鄉,或更年輕的一代代,都能看到或記住先人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的努力;也希望 深印在她童年記憶中的雞母狗仔、歌仔調,能夠在吃漢堡、聽搖滾樂長大的孩子的腦海中 ,留下一絲傳續的香火。

 家鄉仍不斷在改變之中,張詠捷的腳步也不曾停歇。這是第一個十年,未來,還有更多 的十年等在前方,她還要為這心愛的海島繼續努力下去。

每一個記錄的瞬間都有張詠捷的身影/ 黃建設攝


原載於...........

《回首頁》